•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771|回复: 0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5-27 15: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5月,一根钢针,掀起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史上最大的“针锋相对”。都说同行是冤家,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第一和第二,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表面上因为一根小小的钢针而交手数回合,但实际上已经上升到行业标准之争。

比亚迪刀片电池引发对手“隔空怼”

这场隔空怼始于比亚迪今年3月底的一场发布会、一个电池针刺实验视频。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1.jpg

3月29日,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这也是其最新开发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刀片电池”将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更要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除了直接“叫板”三元锂电池外,在发布会上,比亚迪还演示了一段三种动力电池针刺对照测试视频结果。在同样针刺测试条件下,“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在30~60度;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

对此,作为国内三元锂电池主要制造商的宁德时代坐不住了。5月11日,宁德时代在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第一次“怼”了比亚迪。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公司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就电池安全检测进行回复时直言:“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但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刀片电池是我们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我们已经选择并量产CTP结构创新里最优的几种,比如CTP-0、CTP-1、CTP-2”。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2.jpg

作为“回应”,5月11日晚间,比亚迪汽车销售副总经理李云飞晚间发布微博,“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针刺是难度最大的,堪比登珠峰!珠峰都等得了,其他峰肯定都登遍了”。从李总的言语中,不难看出有几分对宁德时代电池的挑衅。

对手两扎两“败”:两次实验均未达到实验目的

面对比亚迪方面的“隔空叫板”, 5月22日、23日宁德时代连续发布两则对旗下三元电池进行针刺实验的视频。一个视频是演示钢针刺不穿宁德时代三元电池,并断裂了;另一则视频证明宁德时代早已经掌握了三元电池针刺技术。

但实际上,这两次实验,似乎并未达到实验的真正目的。

5月22日,宁德时代发布三元电池包针刺实验视频,显示钢针折断。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次实验中,宁德时代刺的是“电池包”而不是“电芯”。而且实验中刺针直接断了,并没有刺穿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3.jpg

而针刺试验的核心目的是让针贯穿极板,以便使电池短路,以便观察电池的热失控情况。但宁德时代的这次实验没有达到目的,即引起短路。换句话说,这次实验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

针对上述宁德时代所做的实验,网友也是纷纷质疑,“针刺测试的本质是模拟电池短路,而不是刺进或者刺不进去。”、“宁德时代,掌握电池外壳核心技术”、“到底是刺电芯还是电池包?”。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4.jpg

或许考虑到网友的质疑,宁德时代第二天又做了一次实验。5月23日,宁德时代发布三元电芯通过针刺测试的视频,分别对宁德时代5系三元电芯、某款8系三元电池均做了实验。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5.jpg

其中,该视频显示,5系三元电芯实验“以25mm/s的速度前进,钢针向前穿刺并贯穿电芯,现在电芯的电压是4.213v(0:18分时),温度已存储至热平衡与环境温度一致,23.9摄氏度.....开始测试(0:31分时)即将触到电芯(0:43分时),可以看到没有任何的冒烟起火现象(0:52分时),...实验已经观察一个小时,当前电压3.724v(1:02分时),下降0.48v,温度上升到93.7摄氏度,上升了70摄氏度”。对于该电芯,视频得出的结论是“顺利通过针刺实验,电池不起烟、不冒火”

另外,该视频还对某款8系三元电池做了实验。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6.jpg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7.jpg

奇怪的是,在这两组实验里,和讯网并未清晰地看到钢针完全刺穿电芯。这下又惹怒了网友。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8.jpg

为了验证三元锂电池能否通过针刺测试,有网友进行了一次硬核的三元锂电池穿刺实验。据博主@锂电大全小鱼介绍,其进行穿刺实验的电池为宁德时代811三元锂电池单体,电池容量234a电压4.14v(满电为4.2V),穿刺钢针直径7毫米,穿刺速度25mm/s,执行GB/T 31485标准进行穿刺测试。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9.jpg

随后开始进行穿刺实验,从实验画面中可以看出,从钢针刚穿刺电池后,电池内部就发生了剧烈膨胀现象。而后,电池单体瞬间爆炸,同时伴随有起火现象,电池开始剧烈燃烧,电池内部物质向外喷射而出。很显然,该款三元锂电池单体没能通过穿刺测试。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10.jpg

随后,小鱼锂电发布宁德时代5系三元电池穿刺着火视频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11.jpg

对于上述两则视频,比亚迪李云飞再“回怼”,“针断了也好,针刺了也罢,但电池没短路,其实针刺实验就已然失败了”,并表示“针刺让电池不短路,与通过针刺让电池短路看电池的热安全性,这是两回事;针刺让电池不短路,实现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家电池公司都已掌握该技术。”

共同进步,才是王道

其实这次实验并不公平。因为用两种完全不同的电池类型做相同的穿刺实验,三元锂电池由于较强的分子活跃性,本就不如以磷酸铁锂为主的刀片电池。而且有意思的是,除了最新车型“汉”,比亚迪目前在售的大部分车型,也均搭载的是自家公司生产的三元锂电池,所以这次比亚迪全力“怒怼”三元锂电池,其目的也不言而喻了。

当然,宁德时代也并不是没有错,错在“嘴太硬”了。因为截止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款三元锂电池可以通过真正的“针刺实验”,这就是三元锂电池的特性。硬把黑的说成白的,也是让宁德时代在这场较量中处于下风的原因。

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的劣势,就像当年被诟病无数的双离合变速器一样,尽管天生就存在缺陷,但凭借着其他方面出色的表现依然无法令人拒绝,这也是为何市面上超过90%的纯电动车都在使用它的原因。

抛开双方的“互怼”,回到电池安全本身。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频发。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电动汽车自燃事故发生频率也在增加,电动汽车安全问题成为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掣肘因素。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互怼”背后的反思:到底是谁在黑谁?-12.jpg

针刺实验是模拟热失控诱因的一种方法,是非常有效也非常严酷的一种热失控测试方法,但现阶段绝不是讨论三元锂电池和刀片电池谁一定比谁好的时候,如何共同进步,使消费者能更安全放心的使用,似乎才是当下电池和车企生产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三元高镍材料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材料改性优化、表面包覆、调整电解液和负极材料等方式来逐步解决。而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包内的其他设备也在进步,比如电池管理系统,比如各种传感器等等,它们也能弥补一部分电池在安全性能方面的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