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一则“金涵乡苗圃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的消息刷爆蕉城人的朋友圈。事故发生后,该路段是否采取了紧急防控措施?政府有关部门有无打算对该路段进行整改?今后怎么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这些问题成了广大群众最为关心与关注的话题。6月19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蕉城区政府副区长王永健。
王永健告诉记者,这起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省、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事故发生后,区政府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当天下午,便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事故分析会,对该起事故进行了研判。通过分析得知,导致该路段频繁发生事故的原因,与多年前一样,是重载车辆在下坡过程中长时间刹车导致制动系统温度过高,引起刹车失灵,进而造成事故。“按照这两年的情况看,我区早年在亭坪村往古田方连续设置的多个警示标牌、减速带和两个紧急避险车道没有起到完全杜绝事故发生的作用。”王永健说。
此外,为何来往亭坪村的重载车辆如此之多?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12月通车后,宁古路便频发重载车辆交通事故。经过有关部门调研,早期古田鹤塘镇石板村矿山生产期间,石板材均运往蕉城销售,每天频繁往返宁古路的重载车辆多达上千辆。因此,从通车至2016年底,时常发生重载车辆交通事故。而2016年底至2018年,古田县鹤塘镇矿山关闭,宁古路段重型车辆事故也大大减少。
2019年,古田县鹤塘镇开始整治尾矿,将尾矿加工为机制砂和碎石,运往漳湾下塘码头对外销售。由此,古田县鹤塘镇每天经由宁古路前往漳湾下塘码头的重载车辆每天达到300至400辆次。据说,如古田鹤塘机制砂全面生产,每天将有800至1000辆次重载车从亭坪村经过。在重大的交通压力面前,蕉城区采取的多种防控措施无疑将受到极大考验。
“6.11”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蕉城区便在洋中执法检查站设立了临时管控点,并调度了交通执法大队和交警在该管控点对途经304省道(宁古路)的重载车辆进行劝导,提醒过往车辆要注意车辆的加水与冷却,并挂低速挡,靠右行驶。
“在其他安全措施还没落实之前,我们目前只能通过设立临时管控点,以起到提醒与规劝的作用。”王永健说道。但提醒与规劝,并无法完全杜绝重车司机的麻痹思想。为此,蕉城区委、区政府计划投入500万元,在S306线(宁古路)离亭坪村5公里处设置一个强制停车点,强制要求每一辆经过的重载车辆必须进入强制停车点,对车辆进行加水,使刹车片冷却后,再往下行驶。
“在洋中设立临时管控点主要起提醒作用,而强制停车点建成投入使用后,才能有效缓解问题。强制停车点建成投入时间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王永健说。
此外,区委、区政府还决定将亭坪村交通管理的“三位一体”监控系统向前延伸,在临近亭坪村的位置,开始增设广播、抓拍、警示牌等设备,用科技的手段加强对该路段行人、车辆的管控,严禁车辆违停和路边摆摊设点的行为。公路部门也做了有关研究,打算对该路口进行改造,将在这条道路上设置减速带、安全提示标识,增加坡型护栏等防护措施。
王永健还告诉记者,从研判情况来看,这些方案和措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路段交通事故频生的问题。所以,从长远角度考虑,区委、区政府还将设定一个让车辆分流的方案。
“我区计划投资近1个亿,在亭坪村牛头岗增加一条支线,通过向东拉长线路降低坡度,让车辆避开亭坪村分流至104国道井上村附近。目前,这个方案已经基本敲定,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市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王永健说。
王永健也借此提醒广大司机与亭坪村居民:往返于宁古路的司机朋友要注意安全,在长下坡前做好车辆的加水与冷却,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亭坪村广大居民出入要注意来往车辆;公路沿线的商户要避免沿路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同时,周边车辆要做到不违停、不占道,服从交通部门和交警管理,远离危险路段。(黄璐)
来源:大梦蕉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