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71|回复: 0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8-29 08: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宁德的霍童古镇,原名霍山,因西周霍童真人在此修行而得名。2014年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名镇及中国最美村镇,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但是,当地许多人并不知道霍童古镇已经经过了千年风雨的洗礼了。千年的时光,足以改变很多,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人进京了,人们留起了辫子;帝制废除了,外国人进来了;共和国成立了,改革开放了;时代在飞速的发展……而今天,小爱同学要带领大家走进这座低调的古镇,看悠悠岁月沉淀下来的
技忆,如何在历史的一隅熠熠生辉!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jpg



刀 铺



相传,清嘉庆年间,霍童林家元封、元洪兄弟师承泉州剪刀名匠后,回乡设炉生产。传至其孙辈林高名时,技艺纯熟,被誉为“打铁红”。

因旧时水陆交通不便,福州、长乐、连江等地购买仁记剪刀都是趁商贾到霍童收购春茶或贩买耕牛之便托其大批选购,产品一时供不应求。而后,霍童出现多家剪刀铺,为示区别,林家老铺就在自家门前悬挂一面一尺宽、五尺长的木匾作为标志,文曰“老铺,正仁字号,信房祖传,名记剪刀”,并在包装物中附一张说明卡,防止鱼目混珠,“仁记”剪刀由此得名。
尽管霍童镇上有三家剪刀铺,但是这座小镇里依旧一剪难求,最小号的剪刀由几年前的15元涨价到90元,还是供不应求,因为每家剪刀铺,每天,只能做一把剪刀。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3.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4.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5.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6.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7.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8.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9.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0.jpg

老师傅有沉静的风范,不急不慢,儿子也在一旁细细打磨,做完当日的剪刀,就收工回家吃饭了。看似平常的家用剪刀,比例恰当,质感沉着。而且,只有亲手握着,才知道坚硬的铁柄竟然也如此握感舒适。


木 雕
木雕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于2018年6月7日,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一般选用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

从前官道穿过古镇,交通便利,茶商云集,不少大宅的木雕都可圈可点。据传说,从前的木工做工,是以雕刻出来的木屑的重量作为计算工钱的考量,且主人家包吃管住,木工也就能气定神闲地,慢工出细活。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1.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2.jpg

最有趣的是木雕的题材,虾兵蟹将居然也刻画其中。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3.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4.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5.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6.jpg

多年后的今天,镇里还有木雕师傅开着工,虽然工艺不如从前精细,但是那一屋的樟木香气,依然让人流连。


篮 铺
在霍童,每家每户都有几把好用的提篮,竹制,上红漆,只要不浸水,可以用很多年。也可以找提篮师傅定制蒸笼。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7.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8.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19.jpg




当地盛产绿茶(天山绿),而人们的日常茶饮却是珠茶,用品质一般的绿茶揉成小团,用纸包成串,晒干后即成珠形。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闲时都在做着这样琐碎的工作。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0.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1.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2.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3.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4.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5.jpg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6.jpg



线狮,花灯,二月二
说起霍童, 必不可少的一定是霍童的二月二灯会 ,而霍童线狮,霍童铁枝,花灯,他不仅仅是霍童的靓丽风景线,也为我国的璀璨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古时候,每年农历二月初,正是衣闲时节,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乡民享受着难得的闲情逸致,更重要的是,借此期盼来年的风调雨顺。这可以说是线狮表演传承千年的内动力。
霍童四境所有乡民在这时候蜂拥而来参加民俗庆“二月二”灯会,但在战争年代时,因为社会动荡,人心浮动,所以延续很久的“二月二灯会”就停止了。而后霍童古镇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二月二灯会”便又重新开始了。

霍童线狮表演可谓是集文功、武功为一身,技艺传承人通过丝线控制“狮子”千姿百态的动作和表情。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7.jpg



武者,以三狮子抢球节目为例,自然少不了坐立、蹲卧、苏醒、伸展、登山等各种不同姿态。三头“狮子”,表情各异,中间的狮子是主角,它有独自称霸的气势,而两旁的“狮子”则不甘愿,左右夹击,来寻、来逗、来追。球在台面滚动,三狮凑嘴来抢;球跳跃到台阶,狮则立即转身。三头狮子,嘴相顶,身相挤,却总是抢不到球——这只不过是逗趣的开始。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8.jpg

随着鼓点的节奏越来越急,预示高潮动作即将来临,球先向左,继而往右飞去,主狮则跃起,向左,嘴触球,再随球折右,短促的左右之间,球越快,狮飞跃得越快,一切讲究的是速度。狮嘴、狮身、绣球,每一刹那的速度都恰到好处,这便是线狮的高难度动作——穿山跃。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29.jpg



“狮子”能武,意料之中,“狮子”能文则让人怀疑。在“狮子”夺球后,突然绣球飞跃至舞台框架的舞台上,三只“狮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商量又似比胆量。刹那之间,主狮飞跃至台顶,大张狮嘴,缓缓落下一行字,文雅秀气中从霸气中透露。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30.jpg



线狮的表演是通过牵引一二十条较粗的绳子来完成的。绳子的一头系在狮子身体各处构成“神经系统”,另一头穿过狮棚(表演台)掌握在表演者手中,在焰火、灯光、锣鼓声的指挥下,根据情节需要手动绳动、绳动狮动,表演出狮子的各种动作和神态及各种不同的生活习性,如雄狮出洞、母子相亲、三狮戏珠等。霍童线狮先是单狮表演,后在单狮表演的基础上探索出双狮、群狮表演。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31.jpg



重达四十斤的“狮子”,线狮的身子、头、尾巴材料均由竹篾制作;狮身以竹篾为框架,里面填充着棉花、布料、橡胶等;狮头制作每年均有变化,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威武凶猛、有的俏皮伶俐,制作的材料以毛线、麻绳为主,并与狮子一同染成五颜六色;在狮子关节点上用其他材料代替,使关节点不易断;狮毛用特殊的彩色塑料丝制成,并且在狮子的头部、尾部系上往返的绳子,狮子的双腮左右系上两条绳子。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32.jpg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只大的线狮重四十多斤,小的也有二十多斤,仅凭着两手控线就让“狮子”灵动自如,确实不简单,这是极其考验臂力、腿功以及对线狮的掌控力,技艺传承人在台下付出的努力,在完美的线狮表演中也呈现的淋漓尽致。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33.jpg

作为拥有道骨遗风的"别有洞天"的霍童镇,承载了千年的历史长河,是中华民族自唐宋以来南迁文化的一个见证。淳朴的乡镇民众,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呈现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文化小镇。而霍童线狮,就是古镇文化的一个缩影!



蕉城城市印记——霍童技忆-34.jpg

在这里,仿佛时光静止了一般,房屋还是土墩的、木质的、或是青砖黛瓦,大门上还挂着或刻着似乎只有宗祠才有的大字,铁具还是打铁匠一锤一锤砸出来的,做饭还是用的饭桶,盛具还是用的簸箕,坐的还是木质的凳子,河里的水鸭还是嬉翻了天。虽然这里成了旅游景点,但你看不到一撮一撮举着喇叭挥着小旗的旅游团,也没有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场面……
当地人的生活还是那样的缓慢,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没有人在意你,也没有人打搅你,祥和的让你感觉你并不是在一个景点里,而是一种家的亲近。
霍童欢迎您回家。
来源:游在蕉城
ND19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