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11|回复: 0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9-29 07: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宁区文体旅〔2020〕18号《关于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经过项目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局务会议研究,我单位拟对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2020年9月28日至2020年10月4日,公示期内若有任何异议可以来电、来函等方式反馈至宁德市蕉城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系电话:15159301640,0593-2866089,邮箱:wtypdg135@163.com,地点:宁德市蕉城区南际路135号。

请看详情

蕉城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及简介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jpg

1

蕉城葫芦雕刻

专业从业者也是名石雕中级工艺美术师。一方面传承保留葫芦雕刻与烙画技法。一方面了解本地文化和传统文化,用简练的国画写意技法加现代的雕刻技法(寿山石雕,核雕等姐妹艺术的精髓)以整洁明了的线条和构图展现葫芦文创。用色彩以画龙点睛的方式创作实用性花瓶给人一种现代美感。让更多的年青人从喜欢葫芦绘画劲升到喜欢葫芦雕刻。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2.jpg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3.jpg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4.jpg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5.jpg

2

手工线面

是福建传统美食,因其“细如毫发,白如银丝,柔软坚韧,落汤不糊”的特点,被誉为“龙须凤尾银丝线面”。福建线面肇史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过去手工线面手艺人遍及宁德市蕉城区各村庄,在洋中及漳湾镇尤为广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在蕉城区蕉北、金涵、石后、霍童、漳湾等地仍保存着传统手工线面制作技艺。

传统线面制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6.jpg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7.jpg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8.jpg

3

茉莉花茶的传统窨制技艺

从採摘茶青叶到制成茶坯及至参与茉莉鲜花窨制,传统窨制茉莉鲜花茶全过程都是以纯手工制作,为了保证茶叶鲜活的口感,在窨制过程中保证鲜花的活力绽放,整个窨制过程可以是通宵达旦,称得上是辛苦活,60代初期以前,传统的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文字记载极少,制作工艺的传承只能靠一代又一代人的祖传身教传承下来,技艺传授全靠跟班、实践、摸索、交流去体会,作为制茶世家技艺的第三.四代传承人,通过技艺传承及祖辈几十年的技术摸索、研发、创新直到7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将传统做法向公司化转变在在技术操作上突破手工的局限性,形成工业化生产,实现清洁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生态制作体系,使产出茉莉花茶不能在质量上还是在口感上都更稳定可控,也在最大程度保留茉莉花茶的万科问题技艺和制作工艺。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9.jpg

4

传统的蕉城工夫红茶

占据区域地理位置、茶树普种与制茶历史悠久等自然与人文优勢,文化底蕴深厚。据清《宁德县志》记载,“旷地遍植茶树,高冈之上多培修竹”,意为蕉城种茶历史悠久,茶园生态天然。且因系手工制作,口传心授与复杂工艺相结合等因素,其质量取决 于制作工夫,故有“工夫”之称。

蕉城工夫红茶,从选茶树品种、采撷、成品等制作全过程,均具有典型的地方区域特色,属福建省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成为福建省传统的出口商品。历史传承上,中国按地区命名的有闽红工夫(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滇红エ夫、都门工夫等。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0.jpg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1.jpg

5

根书

蕉城传统根雕工艺由来已久,而根雕书法则是其中的一支奇葩。民国年间,福州屠一道将其发扬光大,屏南人张长青赴榕拜屠先生为师,得其真传上世纪九十年代1998年,张长青收蕉城叶端玉为徒,叶端玉融合了屠一道一脉的根书技艺,同时融入了蕉城地域性特色和传统根雕书法,创制出了独树一帜的蕉城根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目前,叶端玉在宁德蕉城莲峰路成立根雕根艺公司,总投资约50万元,集生产和展示为一体。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2.jpg

6

传统制盐技艺

蕉城漳湾镇南埕村“海水日晒盐”传统制作技艺至今已有六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闽东较早的海盐日晒实例。现存有盐田原址:盐埕头(现南埕村),涉及新塘、小南塘、中南塘、盐塘、跃进塘等地,共海滩土埕5000多亩面积,是旧时日晒盐制作基地。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3.jpg

7

湖头古法制糖技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恰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甘蔗制糖,因原料与工艺不同,可分为数个品种。如红糖、白砂糖、棉白糖、冰糖等.红糖,甘蔗榨汁后,以简易石灰澄清法处理,经浓缩煮炼制作而成。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4.jpg

8

孔富祖传伤痛、烧烫伤膏药疗法

宁德市,别称国东、蕉城,地处福建省东北翼,东临浩着的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处在长江、珠江三角洲两个发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蕉城陈氏自第9氏祖先陈弥铨起制作治疗伤痛、烧伤传统药,至今已有200多年。《据陈氏族谱》记载,陈氏祖先居住于飞鸾镇二都上村,第九世祖先陈弥铨公(清乾隆46年)以采摘中草药为生,掌握各种中草药功效及用法。第十世陈世祥公,为维持家计,跟随祖上采摘中草药,去支提山采摘名贵中药灵芝时,通过高僧指点将采摘的几十种中草药提炼成三种膏药。这三种膏药具有消炎止痛、通筋活络、生肌去腐等功效。并将其膏药的制作工艺及治疗方法暗中传承。第六代传承人陈孔富,出生于民国四九年。自幼随父亲学习祖传膏药制作工艺及治疗方法,19岁开始独立行医,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81年将一脉相承的祖传膏药,从飞镇二都迁移到宁德蕉城,并建立孔富诊所。将祖传三种特效膏药称为:孔富治烫膏、孔富拔毒膏孔富治伤膏。专科治疗烧伤、烫伤、万伏电击伤、骨科、外科等疑难杂症,其中以孔富治烫膏最受患者的推崇。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5.jpg

9

外文拳

外文拳,又称黄鞠拳、石桥拳,于隋末大业年间,由著名水利专家、道学家黄鞠所创,传承至今一千四百余年。随着外文拳的拳师向外传授,或黄鞠后裔向外播发,外文拳从石桥村传授到赤溪、八都、漳湾、蕉北、虎贝等乡镇,也传授到政和、建瓯、福安等县区:有的还传播到浙江、上海等省市。

外文拳所在的蕉城区,地处鹫峰山脉南麓,背山面海,既有山又有海的特点,是外文拳产生的自然环境。早在原始社会,霍山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在他们生存方式中,就孕育武术的胚胎。霍山于一万多前出现远古人类,至新石器时代,先民大有增加,并且制造与使用了石刀、石锛等工具。如此工具,既是先民生产、生活用具,也可用于与他人或其他部落争斗的器械,原始人的“石器即石兵”。因此,这个时期孕育了原始武术的“胚胎”。原始武术,是外文拳产生的历史土壤。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6.jpg

10

传统饭蒸制作技艺

饭甑(俗称饭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炊具,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木匠鼻祖鲁班的妹妹,人称“鲁妹”所发明的,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区,是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民间千百年来不可替代的蒸饭器皿,沿用至今。

唐朝末年,国家动荡、民不聊生。“闽王”王审知、王审潮、王审珪三兄弟带中原三十六姓氏数万人口(其中不少民间工艺匠人)从河南固始县出发一直往南躲避战乱,进入福建福州,随后部分族群又东迁宁德洋中(古称西乡或宁德一都)定居,民间艺人由此将饭蒸传统制作手工艺带入洋中。

洋中镇地处天山山脉以南,海拔340米—800多米,属于亚热带气候,木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以种植杉树为主,杉木(又名香杉木,有一种独特的香味)的树种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材质硬度适中,不易变形开裂,适合制作饮食器皿,经久耐用,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7.jpg


@蕉城——你身边的非遗知多少-18.jpg

来源: 游在蕉城

ND19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