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89|回复: 0

再探福安上坪银坑洞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10-5 15: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探福安上坪银坑洞-1.jpg

交溪源头


再探福安上坪银坑洞-2.jpg

尚存的银藤


再探福安上坪银坑洞-3.jpg

洞口

从小就听老人们说起福安上坪银坑洞的故事,童年的记忆成了心灵深处永恒的梦。13年前,我曾与友人前往探访,后在媒体撰文呼吁保护开发。近日听闻又一场火烧山,上坪银坑洞露出数个洞口,于是再往探访。
在崇山峻岭深处难得有几块平坦之地,或许这就是范坑乡上坪村名的来历。离开村子,一路拔草抓藤,颤颤悠悠向银坑洞走去。当地干部带我们沿悬崖峭壁攀岩而下,在半山腰猛然发现一处石壁,石壁中间有一条数十米长、1-5米宽的裂缝,好似“一线天”。据说这是当年山脚下的银矿洞坍塌,整座山体滑坡形成的。虽知危险,但同行者人人都想看个究竟。于是,采取两三人抓住一人的双腿作保护,让人探头下看。看者屏住呼吸,心惊肉跳:裂缝石壁红褐色,下面黑乎乎深不见底,一旦跌入,必是粉身碎骨。村干部抱来石头扔向裂缝,哐当哐当的回声有如万马奔腾,由近而远。
顺崖下攀几十米,峭壁上有个洞口约1.5米宽。进洞后人可以站立走进,手电筒照去,只见洞两侧或洞顶出现一个个窟窿,窟窿旁还有白晶晶的银藤。当年采矿人就是顺藤摸瓜找银瓠,银瓠被开采摘去,留下一个个水桶大小的银瓠窝,看得到有些窝底还银光闪闪。继续深入百来米,猛见前方有点光线,走近顶端发现光线原来就是崖壁断裂处射进来的,往下探望,依然是万丈深渊。
探着山岩继续寻找,在不远处又有一洞。走进洞内,前面一二十米还算整洁,人可站立行走,到30多米处,烂泥一地。继续前走,洞越来越矮,只好爬行,几米后又可站立行走。走了百来米,猛然发现一个十字路口。手电往前洞、左洞、右洞探照,均照不到边。洞中有洞,不知多深。这些矿洞规模到底有多大?据《福安县志》载: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朝廷派御史张鹏监督开采银砂,有“三千来去客,四万打银人”,每年向朝廷上缴白银28.8万两。工程之浩大由此可见一斑。
银坑洞对面有座大山形似牛脖颈,被称为“牛脰项”,位于福安市范坑乡、柘荣县英山乡和浙江省泰顺县龟湖镇交界处。山脚下左侧是泰寿溪,右侧是仕阳溪。两溪分别发源于浙江庆元和泰顺县,将“牛脰颈”夹成“个”字。于是,先形成好似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后,又交汇形成交溪。交溪是福建五大水系之一,水流经富春溪、赛江、白马门,进入三都澳与东海汇合。交溪头对面的百丈际瀑布一瀑又一瀑,似天女散花,与交溪的急流险滩融为一体。
“牛脰项”尽管崎岖,却是古代闽东通往浙南的必经之路。所以,顺着山脊仍然可见古人铺下的石砌山径路。山脊最窄处只有2米,在这山脊上行走往下看,青山壁立,山下溪流湍急,让人胆战心惊,有些胆小者至此只好爬着过山。
这几年,关于明代建文帝(惠帝)朱允炆流落宁德上金贝的研讨不断推进。有资料称:惠帝“靖难之役”败走应天(南京),到浙江浦西县郑义门家避难,后经金华、丽水,抵青田县。青田是先帝已故军师刘伯温老家。从青田经泰顺入闽,“牛脰项”是必经之地。若此,上坪村与上金贝有何关联?两地近在咫尺,惠帝隐居上金贝这么久,与后来银坑洞开发又有何联系?银坑洞有许多谜团等待破解。
近年,地质勘测确定上坪银坑洞一带仍有银矿藏3.6平方公里,矿洞深达500多米,矿石含银量每吨最低1000克以上,并有叶蜡石矿藏分布面积1.5平方公里,还有十分丰富的玄武岩和辉绿岩等自然矿产,很有开采价值。但当地形成共识:矿藏不要轻易开采,保护青山胜过银山。据悉,大型水利工程——交溪水利枢纽正在筹建中,坝址就在银坑洞的山下不远处。届时高峡出平湖,湖洞一体,相映成趣,将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来源:福安新闻网

ND19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