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929|回复: 0

宁德时代背景吓人,原来宁德时代是日本的?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4-14 16: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德时代位于三四线城市,却只用了7年时间就成了独角兽企业,成为等国际一流车企的供应商,而名声大噪。可以说宁德时代乘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东风”在短短的几年崛起,让人惊讶!有人说宁德时代背景吓人,还有人说宁德时代是日本的,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宁德时代发展背景。

宁德时代背景吓人,原来宁德时代是日本的?-1.jpg

宁德时代背景吓人

宁德时代全称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Limited,简称“宁德时代”或“CATL”),2011年12月成立于福建省宁德市。

宁德时代发轫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ATL”)。1999年,ATL成立于香港,主营聚合物软包电池。2001年,ATL进入苹果供应链,并且逐步成为IPhone的第一大电池供应商,奠定了消费电池龙头的地位。2008年,ATL投资15亿美元在宁德建立工厂,此时动力电池业务是其中一个部门。2011年,为满足国家对动力电池公司股比要求,ATL将动力电池事业部独立出来,成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后经多次股权整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纯中资企业,高管大都来自ATL。ATL在消费电池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生产制造经验,为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这一新领域的迅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宁德时代背景吓人,原来宁德时代是日本的?-2.jpg

2012年,华晨宝马为开发首款电动车“之诺1E”,在国内遴选电池供应商。得益于ATL与苹果的合作经历,宁德时代开始与宝马接触。华晨宝马向宁德时代提交了800多页的德文的动力电池系统需求规格书,宁德时代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电池企业,接受这项挑战并且成功完成开发。与华晨宝马合作之后,宁德时代走完了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开发、认证、测试的全流程,成为当时唯一一家进入跨国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供应链的中国企业,这为他后续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和品牌背书。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宁德时代迅速崛起:2017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过松下成为全球第一;2018和2019年,先后成为大众、戴姆勒、捷豹路虎、PSA、沃尔沃和丰田等国际一流车企的供应商。

原来宁德时代是日本的?瞎说

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从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毕业之后没多久就去做硬盘了,后来他跟企业负责人一起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做消费电池。之后他们买到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聚合物锂电池专利,在一系列的配方改动之下,他们正式成立了ATL公司。

宁德时代背景吓人,原来宁德时代是日本的?-3.jpg

2000年,ATL成为了苹果公司的电池供应商,在拿到这个金字招牌之后,ATL可以说是迅速崛起。之后内部的动力电池部门进行分离制,单独变成了宁德时代。详情如下:

ATL新能源科技

日本TDK集团全资子公司香港新科实业(SAE)成立于1980年,是一家新材料公司,在东莞设立多个工厂,主要生产硬盘、磁头、数码录像机等,产品供应给三星、东芝、富士通、日立、西部数据等国际数码巨头。中国数任国家领导人及两任香港特首均曾到访,新科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可见一斑。

曾毓群、梁少康和陈棠华均曾是新科高管。

1999年,曾、梁、陈三人辞职创业,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叫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的公司,简称ATL,ATL第一个工厂设在东莞——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满腔热血的曾毓群,带着热乎乎的现金飞到美国,向贝尔实验实购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专利授权,此前,贝尔已经将这项专利授权给了20多家公司。然而,经过研究团队测试发现,这种聚合物锂电池有一个致命缺陷——反复充电后容易胀气鼓包变形,产品有爆炸的可能。咨询贝尔实验室,对方表示这是产品特性决定的——无法解决。

此时,250万美元创业资金所剩无几,产品却无法量产,摆在他们面前的选项只有一个——攻破这个难题。

曾毓群曾在SAE任研发总监,ATL是个技术创业团队。经过不断尝试,问题被定位在电解液成分上。锂电池能使用的温度上限是85℃,而贝尔实验室的电解液中有些成分沸点为93℃,非常接近锂电池温度上限。通过改进电解液配方,排除了低沸点的化学物质。两周后,根据两个新配方做出来的电池竟然真的不鼓气了。在20多家购买贝尔实验室授权的公司中,ATL是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将该项技术成功产业化的公司。

在ATL量产之前,锂离子电池都是以日韩为代表的圆柱型和方型硬壳电池,这种电池很难轻量化,形状难以定制。软包聚合物锂电池则很容易做到这两点,适合应用在各种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中。这个差异化竞争策略,在ATL日后的成功中功不可没。

之后的故事,就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ATL于2001年累计出货100万颗电芯。

2004年美国一家消费电子企业找上门。他们也找过别的锂电池公司,但要么没有灵活性,要么解决不了电池鼓气的难题。ATL为他们解决了当时锂电池循环寿命过短的问题,成功的打入了这家企业。ATL没有想到这家企业的量那么大,第一次为某款MP3供货,就一气做了1800多万个。

这家公司叫苹果。

顺理成章,ATL于2007年成为iPhone供应商,订单如雪片飘来,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ATL客户名单越拉越长,包括了三星、华为、VIVO、大疆等,董长张毓捷某次采访说:“全球一些数码品牌几乎都采用过ATL的产品”。2012-2016年,ATL连续5年聚合物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一。

2016年,韩国政府不顾中方反对,执意把萨德部署在韩国星州基地。同样是2016年,三星Galaxy Note7手机发布一个多月,便发生三十多起因电池爆炸和起火事故,三星公司确认没有任何一例和ATL有关,由此名噪业界。

任何事情都不会只有一面,这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最终为中国锂电池行业送了一份大礼,后文再叙。

业务风声水起,扩张迫在眉睫,资本的故事粉墨登场。

1999年ATL进行A轮融资,风投机构是汉鼎亚太;2003年B轮融资,金主是美国凯雷投资和英国3i集团,2004年凯雷追投了C轮。

大概2004年,凯雷投资在ATL的一名董事去比克电池参观,发现比克电池的成本比宁德时代更低,心生退意。于是。2005年三大股东提出要撤资,ATL不得不寻找新的投资人,最终,三位创业者的老东家——日本TDK集团以一亿美金收购了ATL的100%股权。

由此,ATL从一个100%的中国企业,变成了一个100%日资企业。

为什么ATL管理层会把自己手上的股权也出售给TDK,令人费解。三个创始人离职创业,好不容易实现赢利,成为苹果核心供应商,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却把股权全额卖给老东家,打工成瘾还是另有隐情?他们之间是否还有其他交易?是一个谜。

让顿牛猜的话,或许是三位创始人对于控股权的意见不一,干脆卖掉,化解分歧。

股权更替,为曾毓群创造一个新的奇迹埋下伏笔。

CATL宁德时代

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ATL管理层嗅到了机会,决定成立动力电池部门。当时因法规限制,外商独资企业无法生产动力电池,曾毓群主张将研发部门独立出来,但ATL内部意见不一。

2011年,曾毓群与黄世霖(时任ATL研发副总,负责车载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研发)牵头成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ATL母公司日本TDK曾短暂持有宁德时代15%股份,后于2015年转让给另外一家中国公司宁波联创。

ATL创始团队把100%股权卖给日本TDK令人费解,日本TDK在2015卖出腾飞在即的宁德时代15%股权,也一样不符合常理。

这中间有什么故事,是另一个迷。

至此,宁德时代(CATL)成为一家100%中资公司,ATL则是一家100%日资公司。

以上就是关于宁德时代背景及发家史介绍,不可否认的是,强大的技术背景支撑让的宁德时代,已成为了全球知名企业,希望中国企业都能专注于技术研发,为制造强国而努力!

来源:创业新观察、中汽创新创业中心刘仲、网络整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