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792|回复: 0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5-31 08: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扎根种业二十余载,让科技在乡村“落地生根”

——记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彭元层

他,扎根基层,一干就是22年;

他,专心做好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是农业农村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福建“最美农技员”;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1.jpg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2.jpg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3.jpg

他,就是蕉城区良种繁育场场长彭元层。选择在种业一线默默坚守的他,始终不忘初心,无私奉献,为福建省种业工程、菜蓝子工程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潜心试验研究,攻关种业难题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4.jpg

玉米育种试验

1997年,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彭元层便进入蕉城区良种繁育场。

在这里,从1998年开始至今,他连续承担着省、市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任务。“每接到一个试验任务,不仅考种工作量非常大,还要做好品种试验过程的记录工作,出苗期、出苗率、病虫害等各方面都不能落下。每个新品种要想达到推广标准,需要多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才行。”彭元层说。

二十年如一日,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彭元层先后完成水稻、玉米、马铃薯等500多个新品种区域试验任务,为福建省新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繁重的试验工作没有让彭元层懈怠,相反,他还在种业技术攻关上下足功夫,积极开展科企合作。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5.jpg

草莓新品种脱毒组培育苗

2016年,针对近年来草莓品种严重退化问题,彭元层积极推动区良种场与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合作,在蕉城区虎贝镇万融农业、天冠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开展无土原种苗培育,推广红宝、红颜、妙香、天仙醉等脱毒草莓新品种,在3年时间里累计培育原种苗30万株,并采用原种苗扩繁生产草莓栽培苗2500万株,推广到七都、赤溪等乡镇,以及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广州等城市,种植面积达5000亩,每亩增收3000元。与此同时,彭元层与省农科院团队还获得了“一种利用废菌棒培育草莓苗的方法、一种草莓防病害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两项技术发明专利。

特派员下乡“送技”,助农增收致富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6.jpg

科技下乡服务推广草莓新品种

“探索推广引进新品种,目的在于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彭元层说。

活跃在试验项目中的彭元层,同时还身兼科技特派员的职责。致力于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的他,时常走进田间地头,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推介优质品种。在挂钩帮扶洋中镇钟洋村期间,彭元层积极举办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引进烟薯25、普薯32等甘薯新品种,示范推广200多亩,平均亩产值7000多元,产值150多万元,辐射带动农户100多户。

“我们积极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不仅是要帮助农户增收,更多的是希望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更愿意接受尝试新的品种,应用新的技术,促进蕉城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彭元层说。

现场讲解、入户面授、集中培训……以田间为课堂,彭元层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示范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多元,使种植大户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典型示范户。

新品种的种植推广,销售环节是关键。为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彭元层还扮演起“中间商”的角色,积极通过线上预订和线下活动等方式,引来更多客商。“随着农业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技特派员,‘送技’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指导服务,更要为农户在品种选择、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助力。”彭元层说。

挂职老区“造血”,激发振兴动力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7.jpg

东源村上党课

东源村地处虎贝镇区东北方向5公里,距城区51公里,系革命老区基点村,曾是老一辈革命家叶飞、阮英平、曾志等人长期战斗过的地方,拥有“百丈岩”、天峰亭后方医院等革命遗址。

2018年9月,主动请缨前来挂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彭元层,立足本职工作,积极举办水果玉米栽培技术培训班,做起了新品种推广。同时,充分发挥高山环境优势,探索出了“做优高山生态农业,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思路。通过引进水果玉米、甘薯、猕猴桃、黄桃等新品种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成功打造“苏区客栈”,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村民发家致富,为革命老区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被虎贝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挂点帮扶不能来虚的,要根据村情,因地制宜,结合群众的需求和发展意愿,帮助村民真正实现‘造血式’脱贫。”彭元层说,“下一步,我将和村两委一同努力,继续围绕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发挥红色旅游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变田园为景区,变农家为客舍,带动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

02扬科技之帆 启创新之航

——记全国青少年海洋科普系列活动优秀指导教师陈晔

2014年,24岁的陈晔怀揣从小的“教师梦”,初心不改,躬耕三尺讲台,成为了城南中心小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5年时间里,陈晔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将科技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荣获全国青少年海洋科普活动一等奖,并获得全国青少年海洋科普系列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8.jpg

“我热爱科技,它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也改变了我的学生,让他们不断成长成才。”陈晔说。

创意课堂,做敢于拼搏的先行者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9.jpg

在城南中心小学,有这么一个社团。在这里,乐高与电脑随处可见,头脑风暴是师生共话的常态,所有工作甚至要精确到一个小数点,它就是“乐创家”社团。

2016年10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陈晔以城南中心小学“梦想起航乡村少年宫”为依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创办了“乐创家”社团,主要进行机器人与创意编程教学活动。

“其实,我们乡村学校的学生对科技同样有着极大的兴趣。”陈晔说,“希望通过‘乐创家’社团,利用机器人教学的特性,强化学生的逻辑思考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平台。”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10.jpg

有着良好的初衷,但社团的创建却不被家长理解。“玩物丧志”、只是一个“玩玩具”“玩电脑”的社团,是不少人对“乐创家”社团的真实看法。

面对一切从零开始又饱受争议的现状,陈晔却从不气馁。3年多来,“乐创家”社团让学生在探求机器人知识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稳步提升,先后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陈晔用成绩收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理解和认可。2019年凭借社团影响力成功为学校申请成为宁德市创客教育试点校。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11.jpg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12.jpg

致力于人工智能学习平台搭建之余,陈晔也不忘创新自身学科教学。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让信息课堂精彩纷呈,并创新性地探索适合本校以及学生发展的编程课程,开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scratch编程课,深获学生喜爱。

自我“充电”,做永不懈怠的求知者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13.jpg

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让自己知识丰富,更是让自身处于一种学习、创造、探索的状态,这种状态会感染每一位学生。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满足教学需要,从教以来,陈晔坚持在闲暇时间不断“充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仅通过线上课程,自主研修了ev3、scratch、python等编程软件,开设编程校本课程,还积极参与区科协组织的各种线下相关技能培训。在不断学习中,她获得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创客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证书,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并入选为福建省机器人科技协会的会员。“通过培训,不仅让我受益良多,更让我有了教学的方向。特别是在‘乐创家’社团成立之初时,一切都是未知,技能培训就像一颗‘定心丸’,让我渐渐探索出智能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晔说。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14.jpg

与此同时,陈晔还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心理知识,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决心以塑造人格健全的学生为目标,用爱心、耐心、细心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热爱教师工作,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时刻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始终站在新技术的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永不懈怠的求知者。”陈晔说,“塑造人格健全的学生是我的目标,我将以爱心耐心细心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循循善诱,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陈晔看来,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为此,在日常的机器人教学中,陈晔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我常常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做一些小发明创造。”陈晔说,“确定任务后,学生对其展开小组讨论,自主制定方案与策略,设计并搭建机器人,利用编程使机器人实现特定功能,完成相应的任务。”

去年“五一”假期,学生在三都澳游玩时,发现渔民喂鱼总是要提着上百斤的饲料,一框一框地挨个喂食,非常辛苦,就突发奇想,决定制造智能喂鱼机。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15.jpg

得知学生想法的陈晔,没有干预,而是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写下来,自主调查研究。“能不能根据水质喂鱼”“喂鱼时每个框要平均”“要有语音功能”……经过激烈的头脑风暴,大家逐渐探索可行的搭建方案。而后,在实践中,编程、调试、功能改进……大家花了整整一个多月,制作出由搅拌器、传送带、喂鱼机三个部分组成的智能渔排喂鱼机,不仅具有语音播报、水质检测等功能,还能利用抽屉式的结构,平均分配鱼食。


蕉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您身边,值得一学一看-16.jpg

“制作期间,正值全国青少年海洋科普系列活动征集作品,我通过以赛带练,更加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热情,一到闲暇时间,便到社团修整调试,保证乐高机器人能按照指令准确完成各项动作。”陈晔说,“整个过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心理素质都有了显著提升,还提出了许多创意畅想,让我发现了他们身上的许多闪光点。”

最终,在全国青少年海洋科普系列活动“蓝色畅想”海洋创意方案征集活动中,《致远号—海洋垃圾回收装置》和《智能渔排喂鱼机》均获全国一等奖,《三都澳——未来的海上城市》获全国三等奖,而陈晔也因此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今年,学校计划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创客教室,继续为学生提供创新创意的平台,我将在承担好教学任务的同时,多参与公益推广课程,争取把“乐创家”的教学成果分享给更多的学生,为他们创造学习计算机编程、学习机器人的机会。”陈晔说。

来源:大梦蕉城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