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53|回复: 0

宁德风光:「行游屏南」从茶路盐道走到茶盐古道(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6-1 21: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来者的脚步踩陷了前人脚印,雨水冲走了路面的虚泥。前人开路,还需要后人呵护。海不枯石不烂,我们的祖先认为,唯一路面铺石,才能为子孙万代留一条一劳永逸的通衢。

茶路盐道上的开拓、铺石和桥、亭、泉的修建,大都不费国库财政,民间凭着与生俱来的善良和朴素信仰,倾囊修桥,尽力铺路。山里有的是石头,随手拈来,不加雕琢,不问美丑。大块压中央,中石摆两边,小石头则依据不同形状体增补空隙。没有几块石头是规整的,没有一段路面造型是雷同的。没有章法是最复杂的章法,每一块石头都需一番端详,进行一次创新。一块块拼贴,砌成通往遥远空间、遥远未来的长路。路面粗糙没关系,漫长而悄无声息的时光和难计其数的脚丫皮、鞋底,不厌其烦地细细打磨,至钢至硬的顽石也被雕琢得细腻如脂,光滑如肤。古道上的每一块铺路石,都是一面铜镜,一片留声机的碟盘,能照见影影绰绰,记录着旅途中的喑喑哑哑。后人一路走来,脚踩的都是历史,眼观的都是艺术作品——铺路匠人、行路人和时空共同创造一轴长卷、一首老歌。

铺就路面的实质不是石头,而是先民如石头一样的朴实善良和朴素信仰。他们相信,出钱出力、捐粮献米,修桥铺路是最大的善举,为之利在今生当世,荫及子孙后代。或自认有罪,捐资出力铺几级石阶,把名字刻在石上,把心愿撒在路面,让千人踩万人踏,即是献身赎罪。灵光一闪,一念成佛,不管是原罪,还是后天一时糊涂造下的孽,这一丝善念、一个善举,足可将灵魂从茫茫苦海中接引回头之岸。至少,也是做了件好事,还能千古留名,何乐不为呢。

走的最多、踏得最实的还是担回头客,他们的收入与担子重量和行程的长短、速度都是正相关的,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挑得多些,走得勤些,行得快些。路途漫漫,一路寂寞;山深水险,盗匪出没,担回头客喜欢结伴而行。担子随着脚步晃晃悠悠,为防前后人之间的担子相碰撞,队伍要求步调一致,步步踩实。队伍跟着领头,以气息为节拍,以脚步为伴奏,嘿哟嘿哟地哼着,和着扁担吱呀声、拄杖点地的叮当声,演奏着茶路盐道上此起彼伏的歌。家里有父母站立村头的张望,有老婆捂暖的被窝,有子女的垂涎。不管是往还是返,每迈出一步,便是离家近了一尺。即使是啼哭岭、佛止岗、岭又岭,这些一听就让人望而生畏的险途,也不容迟疑地将其踩下脚下,抛在身后。穿着草鞋的脚丫磨光了铺路石,踩出了全家的温饱,也融化了铺路者心怀的罪孽。

在路边的崖壁上,我看到许多勒石,“叶雄声,好义…十余里,皆成坦途…”;路亭头,有“陆…见道路崎岖…添建近光、向化二亭…”的勒石。文字漫漶,难以辨清。其实,易腐的纸,坚硬的石,以及善变的人心,都无法承载下世间善举。他们的名字、事迹,以至生命,早已与路融为一体。路在,他们就在。

来源:屏南新闻网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