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30|回复: 0

宁德:秀美际头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6-16 16: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德:秀美际头-1.jpg

际头村风光

  □吴苏梅 夏树 文/图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这首诗道尽了家乡对人们深远的影响。近二十年来,因父母离开家乡外出谋生的原因,我也与故乡少有亲近,但对于那一方山水,一方亲人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念。于是在一个夏日,我来了一次重返之旅。

  我的故乡是位于寿宁县托溪乡东部的际头村,全村以姓夏为主。早在宋末元初时期,际头村肇基始祖夏宁五公从浙江省泰顺县苔冈迁居到此,至今已有800多年。

  当初,始祖定居在际头面前山塆尾,因庄前石壁陡峭,故取名际头。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到处白茫茫一片,积雪不融,夏氏祖先所养的水牛饿急了,它到处跑动觅食,寻到一片白叶竹林,这里没有积雪,草木生长茂盛,水牛吃得肚子滚圆才归栏。通过跟踪水牛足迹,夏宁五公发现,每逢鹅毛大雪纷飞之时,唯有白竹林中热气腾腾,未见积雪。他认为这里是个特别适宜人居住的风水宝地,因此又择迁到这片白叶竹林中造屋定居,这就是现在的际头村。

  数百年来,夏氏一代传一代,辛勤劳动,在村庄四周开山造田,日积月累,不断发展。随着生活富足人口也越发兴旺发达,先后分迁到托溪各村及寿宁各乡镇,人口发展到几万之多。为了更好地识别宗亲,祖宗留下了会亲揭语:“上是墨斗山,下是曲尺潭、三步二板桥,三屈七十二步十楼梯。”能对此揭语者,才算是宗亲。

  这句会亲揭语形象地概括了际头村的山水人文特征。走进际头,便可看到村子被一条从墨斗山方向流淌而来的溪流分割成对比鲜明的两半。位于河对岸的一片片土墙黑瓦古民居在大山底下平铺延展,河这边则耸立着富起来的乡亲们盖的一栋栋砖混楼房。狭长的溪流两岸靠4座古朴的长石板桥、6条水泥桥相连通。河岸虽长,但因这数十座桥相连,交通十分便捷。民居间的小巷纵横交错,从河边上到较高处则要穿过一条条小巷爬过一步步石台阶。由于村庄的变迁,“七十二步十楼梯”已被铺在了水泥路面下,垫高的排水沟下已无法看到。曲尺潭是位于村水尾公路桥下的一个深潭,穿村而过的溪流汇聚于此后向深崖下冲去,因周边的岩壁呈90°直角而得名。

  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际头村周围高山环抱,山上鸟语花香,奇石怪岩林立,风景秀丽。山间树林旁茶园青翠,河沿、山坡上梯田层层铺展,重重叠叠,西山顶上乌石岗形似朝官乌纱帽,雄伟壮观,半山腰上鸡公岩亭亭玉立。村庄中部河边的小巷旁则竖立着两块长方形的巨石,形似两扇大门,巨石中间有个30厘米左右的空隙形似一个石门,被村民称作“石门岩”。朝河边的那块中部还刻着几行字,因历史久远,字迹已难辨认。传说,每当拂晓鸡公岩便会打鸣,这时村中的那两扇石门便会打开,到日落西山黄昏之际,鸡公岩再鸣时,石门便立即关上。际头村民将石门岩作为村庄保护神,代代口口相传,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都没有人敢破坏这两块石门。

  走过石门岩,沿着鹅卵石小道向村中行去,不时可见风格各异的古民居。村民夏秋泉家的老宅更是独具特色。这座老宅建于清朝年间,虽有150多年历史,但因主人经常修缮依然保存完好,还住着三户人家。房子正中是高高的两层结构式厅拱,不管多少人在楼上走路或跑动,上方的尘土都不会往下掉,具有防火、隔热、防尘、防噪音的效果。宅子的土墙更是又高又厚。老宅左右两边各设一个逃生门通往隔壁房子。解放前曾有土匪进犯村里,为了逼出这座房子的主人,土匪就在大门处点火,由于有双层大门板和厚高墙的阻挡,大火仅将外层门板烧了个洞就熄灭了,土匪无奈只好灰溜溜地走了。2011年,老宅前面的一处民宅着火,熊熊大火将那座民宅烧成灰烬,但老宅依然安然无恙仅是围墙被熏黑了些。

  际头村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史上曾经出过状元、进士。清朝时期,武术在村民中兴起。当时,10多个武术高超的村民组建的舞狮舞龙班闻名县内外。这里的舞狮十分独特,公狮能从九条并排的桌子一头飞跃到另一头。74岁的村民夏德基曾听爷爷讲过一个故事,体现了当时村民高超的武艺。有一次,舞狮舞龙班在过坪坑汀步桥时,正赶上上游下大雨,湍急的洪水漫过汀步十分难行,为了狮担不被弄湿,他们倒立后将狮担夹在双腿中,用双手做足跳过汀步。由于村民好武,练武成风,清朝末期,有一户人家兄弟五人都中了武秀才,被称作“五武之家”。如今,在夏氏宗祠里还悬挂着当年官府送的“文元”“武魁”字样的牌匾,激励后代子孙不忘习文练武,传承家风。

  传承好家风,际头人依靠勤劳的双手广辟茶园发展茶产业。如今茶叶已成为际头村的第一支柱产业。念好“山”字经的同时,大家还将视野放到了省内外,外出经商务工,许多村民在潮汕等地开办了几十家企业和超市,生活越过越红火。

来源:闽东日报

ND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