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次手术、20多天忍痛保胎、近50天的治疗,
宁德市的雷女士不平凡的生育经历
让家人和所有参与其中的医护人员
都忍不住为她捏一把汗。
“伤口愈合情况良好,今天拆线后再观察几天,没问题就可以出院了。”8月12日,宁德市医院口腔科病房内,骨一科、口腔科、产科医生们再一次对雷女士进行了会诊。
“特别感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让我们母女平安。”雷女士表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抱一抱刚出生的宝宝。
五米高处坠落 全身多处骨折
6月26日清晨,怀孕31周的雷女士如往常一样在家后山小路散步,突然,一只小狗的叫声让双目失明的雷女士在惊吓中迷失了方向,不慎从近五米高的地方坠下,双下肢骨折,无法动弹。
120急救车将雷女士紧急送到宁德市医院急诊科,在场医护人员迅速启动创伤医疗救治绿色通道,骨科、产科、口腔科等多个学科专家迅速赶到急诊科进行会诊。
在家人与产科医生商量后,雷女士在铅衣的防护下进行了CT、B超等检查,检查发现胎儿情况良好,但雷女士双下肢七处骨折,右颞颌关节脱位、全身多处软组织挫擦伤,伴有失血性休克等症状,情况比较紧急。
考虑到雷女士是一名高龄产妇,且孩子来之不易,多学科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治疗方案:由骨一科主任林久灶组织骨科团队先进行挫伤处清创、缝合,下肢牵引,控制出血,纠正雷女士失血性休克;孕妇尽量保胎一个月后进行剖腹产手术,但需定期行胎心监测等检查;孩子出生后再对双下肢和面部骨折进行手术。
方案确定后,雷女士从急诊科转入骨一科病房进行治疗。在保胎期间,产科、骨一科、口腔科专家多次会诊,时刻关注雷女士身体情况,麻醉科为雷女士进行神经阻滞,减轻她的疼痛及避免药物副作用。
由于右颞颌关节脱位无法咬合,患者只能靠输营养液、喝米汤等流质食物补充营养;双下肢多处骨折引起的剧烈疼痛常常让患者疼到用力掐自己手臂。但为了胎儿健康,患者坚持不用任何止痛药,她的坚强让医护人员动容。
7月16日,雷女士突发剧烈腹痛,泌尿外科、产科、普外科专家第一时间赶至骨一科病房急会诊,诊断可能是输尿管扩张引起的肾绞痛。
剧烈疼痛会引发强烈宫缩,为了孩子的安全,产科紧急为她施行剖腹产手术,手术十分顺利,孩子出生后因早产送入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一周后出院。
联合精心救治 雷女士恢复顺利
孩子的顺利出生让雷女士及医护人员高兴不已,然而又一个难题摆在了眼前。
雷女士双下肢和面部8处骨折逐渐成为陈旧性骨折,错失骨折手术“黄金时间”。陈旧性骨折有复位困难、出血多、容易损伤血管神经等多种风险,手术难度不容小觑。
宁德市医院再次发起多学科集中会诊,制定完善第二次手术方案:先对雷女士双下肢骨折进行修复,再根据情况修复面部骨折。
手术顺序确定后,宁德市医院骨一科主任林久灶组织全科进行了多次讨论并与麻醉科、输血科反复沟通,考虑7处陈旧性骨折一起手术,避免增加雷女士术后的痛苦。
“雷女士术中可能有大出血的风险,血浆必须准备充足;行双下肢神经阻滞+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能减少麻醉用药量,对雷女士后续的恢复更有好处……”7月23日,在整整11个小时的奋战后,手术顺利结束并达到预期。雷女士术后转入ICU过渡平稳后继续转入骨一科治疗。
考虑到一周内连续经历两次手术,雷女士身体十分虚弱,口腔科调整了第三次手术时间。
8月1日,在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之后,雷女士第三次被推进了手术室。口腔科医护团队对她进行了下颌骨粉碎性陈旧性骨折切开整复与髁状突陈旧性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完成。
据了解,目前,雷女士身体恢复情况良好,即将出院进入康复锻炼阶段。
END
编辑:乔一
福建卫生报记者:张帅
通讯员:陈灵滨、周长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