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今年以来,福建省宁德市在全市深入实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通过加强乡镇(街道)党校规范化建设、推送高质量党课进基层、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等方式,推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到一线、工作力量下沉到一线、教学课堂举办到一线,让党校触角向基层延伸、教育培训向一线拓展,有序推进全市8万多名农村(社区)党员培训全覆盖。
规范建设“百个乡镇(街道)党校”,延伸党校触角到基层
着眼于夯实乡镇(街道)办学基础,扎实推进全市126个乡镇(街道)党校规范化建设。
屏南县熙岭乡党校和熙岭乡龙潭村现场教学基地揭牌仪式
一是夯实阵地基础。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小礼堂、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文化中心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因地制宜落实办公场所和培训场地,实现了“五有”党校标准化建设,即有办学场所、有课桌椅、有教学设备、有档案专柜、有学习资料,并统一悬挂乡镇(街道)党校标识牌。同时用好寿宁下党、福鼎赤溪、“摆脱贫困之路”宁德扶贫开发主题展览等特色资源,拓展现场教学点建设,打造“基层党校+现场教学点”模式,进一步夯实培训阵地基础。如,屏南县整合乡村振兴、党性教育、文创产业、红色文化、社会组织党建等6类现场教学资源,采取统一挂牌、集中管理的方式在全县规范建设5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村级现场教学点,将党校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
二是配强师资力量。基层党校通过聘请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优秀村(社区)干部、“土专家”、“田秀才”等人员,成立乡镇(街道)党校师资队伍;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从县委党校、县直单位以及各类先进典型、各种专家人才等群体中挑选政治素质好、专业素养高的人员,组建10个开放性师资库,涵盖各类师资成员500多人,作为乡镇(街道)党校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和来源,形成了镇(街)领导干部上课为主,兼职教员上课为辅,上级师资作为补充的教学体系。如,周宁县采取“县派+乡(镇)聘”模式,从全县党政干部、专家人才、先进典型等中选聘100余人组成党员教育培训“百人讲师团”,由县委党校统一培训管理,统一点单授课。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采取财政拨付、党费统筹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有效落实。乡镇(街道)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县(市、区)委组织部根据乡镇(街道)党校阵地建设、现场教学点培育等情况,给予适当党费补助,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市委组织部今年以来下拨党员教育培训经费900多万元,支持基层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霞浦县在每个乡镇(街道)成立“党员教育培训基金”,采取“行政经费划拨+党费补助”形式,保障每年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有效落实。
开展“千堂党课进基层活动”,推送精品课程到一线
结合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邀请领导干部、党校教师、先进典型为基层党校常态开展专题党课、专题报告等,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党校每年讲党课8-10场次。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讲。邀请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到乡镇(街道)党校授课,为农村(社区)党员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有关政策、开展形势讲座等。今年“七一”期间,宁德市委常委结合下基层开展“育新机、开新局,话发展、促振兴”主题党日活动,为基层党员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两会精神,带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讲党课2156场次;寿宁县开展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乡镇党校上第一堂党课”活动,通过挂钩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乡镇党校揭牌仪式,并带头讲授第一堂党课,推动基层党校规范开班。
古田县凤都镇党校开班聘请县委党校常驻讲师
二是党校教师专题讲。由县(市、区)委党校牵头,根据授课教师专业特长,建立专题党课“菜单”,供乡镇(街道)党校“点单”,授课教师按照基层需求送课上门。宁德市委党校抽调了优秀教师成立理论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宣讲;古田县建立县委党校骨干教师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党校机制,实行对点管理,加强业务指导,同时开展“百场讲座下基层”活动,从县委党校师资库组建讲师团,推出乡村振兴、农村治理等方面精品课程。
古田县吉巷乡党校村级现场教学点授课教学
三是先进典型现身讲。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先进典型、模范人物、老支书、老党员、老同志等,到乡镇(街道)党校作报告、谈体会,讲述自身事迹、介绍经验体会和分享心路历程,推动农村(社区)党员启迪思想、触动心灵,实现讲学共鸣。如,蕉城区结合“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围绕比基层党建、比乡村振兴、比农村治理、比产业发展、比乡风文明的“五比”内容,邀请特色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在乡镇党校现身说法,通过讲好自己村庄的乡村振兴故事,让大家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柘荣县把乡镇党校课程延伸到党员“家门口”,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组织退役老兵、抗“疫”先锋、退班老村干等在“党建院落”与农村党员分享入党故事、讲述自身事迹、交流基层工作实感,让党员有启发、有共鸣,增强学习实效。
组织“万名农村(社区)党员轮训”,拓展培训覆盖到全员
根据农村(社区)党员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推动8万多名农村(社区)党员每年轮训一遍。
一是制定轮训计划。乡镇(街道)党校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教学培训计划,就班次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等作出具体安排,分期分批对农村(社区)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各村(社区)党组织紧密结合农村生产和社区工作实际,征求参训党员对课程日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在保障总学时的基础上合理调配日程,确保学习与工作、生产两不误。如,福安市针对近2000名农村党员流到城区的实际,依托福安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每年集中举办流动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2期,组织创业致富的流动党员在培训班上现身说法,分享成功经验,激发流动党员对标看齐、脱贫致富的动力。
二是突出培训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摆在最突出位置,作为每期培训班的必修内容,特别是《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福州》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以来,着重把系列采访实录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如,组织党员围绕“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为民情怀”“优良作风”等专题开展学习研讨,进一步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同时,结合农村、社区、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实际,按照“体现党校宗旨、符合基层实际、适应党员需求”的原则,有针对性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治理、创业就业技能等不同重点内容的培训,让党员按需培训、学有所获。如,福鼎市科学设置“7+X”培训课程,“7”为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等7类规定课程,占比不低于总课时的80%,“X”为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红色文化、农业生产等特色课程,切实提升每次办班实效。
周宁县浦源镇党校揭牌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针对农村(社区)党员特点,充分运用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把传统授课式教育与互动式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专题演讲、知识竞赛、观看专题教育片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注重打造体验式课堂,把乡镇(街道)党校培训班延伸到田间地头、小区楼宇、企业车间、生产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的辐射作用。如,周宁县开展“乡音党课”进乡村活动,组建“说逗唱”小分队,把培训课堂搬到基层治理先进示范点、红色革命基地、田间地头、车间班组等,用方言乡音、快板说唱、畲歌畲语等形式,让农村党员想听、爱听;霞浦县采取“线上网课+线下授课+上门送课”立体教学方式,推进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等特殊群体培训全覆盖。
四是严格培训管理。注重健全乡镇(街道)党校运作机制,严格学员考勤管理,实施培训全程纪实,进一步严格教学和学员管理,培育和弘扬优良学风、教风。认真落实学时制度,要求农村(社区)普通党员每年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不少于32学时;农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56学时,并把党员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评星定级的重要依据,推动全员培训规范落实。各基层党校注重建章立制,推动以制度管人、用制度办学,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不断提高乡镇(街道)党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如,福安市出台《乡镇(街道)党校学员管理实施细则》《乡镇(街道)党校学员考核和评优暂行办法》等,从学员考勤管理、学时登记、评优评先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培训制度落实。
据统计,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宁德市各乡镇(街道)党校已开展教育培训232期,培训农村(社区)党员4.6万人次。基层党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党性观念、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先锋模范、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挥。
来源:宁德组工
ND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