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国庆
中 秋 国 庆 双 节 同 聚
新中国成立71周年
放假通知
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喜获丰收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将我校国庆节、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国庆节中秋节连休8天,10月1日(星期四)至8日(星期四)放假调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上星期三的课、10月10日(星期六)上星期四的课。
宁德十二中
两节同辉、九州共庆,为了使全体师生在平安和健康中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国庆和中秋节,为了确保学生“双节”期间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推动家校互动,过一个安全、愉快、有意义的假期,现就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疫情防控与安全工作温馨提示如下:
疫情防控
1.减少外出,加强防护。本着“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尽量避免外出,以减少人员流动给疫情防控带来风险。建议家长和同学们“两节”期间不跨省旅游,特别是不前往境外(含港澳台)存在疫情风险的地区。特殊情况需要外出的须向学校报告,配合学校做好排查登记工作,合理安排出行,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要求。
2.科学居家,健康生活。尽量减少出入人员密集场所,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出入公共场所及人员聚集处要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八闽健康码、测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要勤洗手、多通风,注意防范冷冻海鲜食品等环节存在的疫情风险。
安全教育
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和预防食物中毒;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特别预防秋季疾病.秋季早晚最容易受凉,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使身体逐步适应气温变化。注意家庭卫生,家里要勤通风,餐具要消毒,生食瓜果要洗净。
2.加强交通、消防等安全教育,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拒绝乘坐三无车辆,不玩水、不玩火,不到危险区域玩耍,防拥挤踩踏、防溺水,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加强法制教育,教育孩子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德,抵制社会不良分子的引诱,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防止黄、赌、毒的侵害。
4.安排好孩子“双节”学习和生活,与好书相伴,诵读经典,陶冶情操。加强日常监护,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积极开展温馨亲情文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迎国庆 庆中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节是一种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承载了反映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
祝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老师、同学们“双节”愉快!
来源:宁德市第十二中学
ND19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