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宁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为回顾总结市关工委30年来的前进脉络、积极贡献和宝贵经验,本报从今起推出宁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系列报道。
30年春华秋实,峥嵘岁月稠;30年风雨兼程,薪火永相传。宁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前身为宁德地区关心下一代协会)自1990年5月成立以来,在地(市)委、地区行署(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悉心指导下,在历届关工委及老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各级关工委牢牢把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线,紧紧依靠广大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倾情三十载,关心下一代,为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队伍不断壮大。30年来,市关工委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关工委的重点工作之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推动“党建带关建”工作的落实。截至2019年底,全市以五老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志愿者队伍已发展至2000多人,四级关工委组织已建立3131个,其中“五好”关工委达47%,触角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四级组织网络覆盖全部城乡,基本实现“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
——工作职能不断强化。30年来,宁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几经更名,最初的《协会章程》也几经修改为如今的《工作条例》,市关工委从一个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群众性组织,到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为明确;团结教育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更为突显;加强关爱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要求更为具体;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更为密切,市关工委的工作职能不断强化。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市各级关工委按照“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在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关爱留守儿童、参与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持续不断地为青少年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3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关工委资助困难家庭学生达20000多名,累计金额超过1250万元;举办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培训班1200多期,培训6万多人次,培育“种子”典型765个;关爱“五失”青少年、做好帮教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和校园周边治理,已成为常态化工作。
——特色工作不断创新。30年来,市关工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探索关爱下一代“合力工程”、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关心下一代志愿者、“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和“关爱微心愿”等有特色、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多次得到上级关工委和省市领导的批示。
——五老优势充分发挥。30年来,市关工委积极主动发挥五老优势,发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主动作为,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事业,先后荣获全国和全省表彰,为我市赢得了荣誉。30年来,全市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4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16人次;90个单位被评为“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189人次被评为“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获得全国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优秀组织奖、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关工委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工委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和更加优质的服务,持续改革创新,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与时俱进、再创佳绩。
□ 关工委
来源:闽东日报
ND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