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收官之年暨振兴农村经济开启之年,90后的我们创建了“闽8鲜”这个本地小程序,想要把家乡宁德介绍给大家:本地最新鲜的水果,最原汁原味的农产品...
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三望村
对于三望村的名字小8一直很好奇
一打探
果然,是有说法的
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三望村坐落在台洋山西南角
以前,村里没有公路,上山下山都是小道
村民们从山下办事回家
但奈何山高路远
于是,沿途总要抬头遥望寻找家的方向
走一段山路就望一眼
“三望”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蕉城石后三望村
“三望”
即是对村民回家路的形象描写
也是对这座美丽村落成为“市级贫困村”的真切表述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望村成为了贫困村
今天小8就带你一起走进三望村
看看这个“市级贫困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蕉城石后三望村
依旧从宁德市区出发往金涵方向前进
一段盘山路后
我们的车来了一个90度的大转弯
往一个大斜坡处开上山
山路18弯就是对这条进村路的真实描述
绕过一个个山头
我们来到三望村村口
这次负责介绍的是三望村的村委书记汤锡峰
跟随汤书记的脚步
我们进入三望村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三望村
三望村的宣传墙
三望村村委楼
村口是由学校改建的村委办公点
村委门口的操场上
有一位村民正在晒茶叶
淡淡的茶香氤氲在空气里
我们这次的三望村探村之行在这阵茶香中
正式拉开帷幕
三望村老房子
村口伫立着一棵300多年的柳杉
通村小路上挂着迎神留下的彩旗
干净的小道
安静的房屋
偶尔能看到在凉亭底下纳凉聊天的老人家
一派岁月静好
三望村通村小道
汤,是三望村的姓氏
宗祠的屋檐上是莲花和龙头
宗祠前两座小雄狮由村民捐赠
这是三望村祖祖辈辈的愿望
希望下一代能成龙成凤
建设好三望村
反哺家乡
汤氏宗祠
宗祠檐角细节图
神农宫供奉着的是神农帝
神农带领原始族人刀耕火种
开创了神农文化
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做好了奠基
三望村的村民信奉神农
每年正月初九
村民都会过去拜拜
祈望当年能风调雨顺
有个好收成
神农宫外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
这片稻田依偎在神农宫旁
快活地生长着
三望村神农宫
神农宫檐角
神农宫内部
登高远望的途中路过林下洋村
村民正在晒茶
专业术语叫“萎凋走水”
一片褐色一片青绿
茶香阵阵
三望村林下洋村幸福院
白茶走水图
白茶走水图
望海亭就是山顶了
站在亭子里山风阵阵
就算是正午时分
也只觉得凉爽惬意
一眼看去
三望村村民种的茶树
村委修的小道相映成趣
望海亭
望海亭风景
回去的路上我们遇到了热情的村民奶奶
奶奶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吃饭
她家有一只看门护院的老伙计
大黄狗
不过已经十来岁的高龄
奶奶把她养得很好
进屋的水泥小道上还有她留下的脚印
想必是得了奶奶的宠爱
才能这么肆无忌惮的踩上去
奶奶一个人招待我们
桌上都是好吃的
有鱼,虾米,新鲜的炒笋,炒鸡蛋,凉拌青瓜
奶奶说
现在不比以前
家里还有很多好吃的
一个劲叫我们多吃点
三望村的居民房大部分为白色外墙
三望村有丰富的手工豆腐制作经验
路过一个小窗口
里面飘出来一阵豆香
不用想就能猜到
这一定是三望村远近闻名的“烤豆腐干”
豆腐作坊
走进这小小的房间
里面挂着宁德市蕉城区给的金字招牌
金牌风味小吃
白白的豆腐一排排躺在竹篾中
经过炭火的慢煨
起了焦糖色
正在烤的豆腐干
烤豆腐干的老板麻利的翻转着
一时间竹香和豆香满屋乱窜
即便吃过饭的我们也被勾起了馋虫
烤好的豆腐干
新鲜出炉的豆腐热气腾腾
一口咬下去
细腻软绵,咸咸的味道,浓浓的豆香
三望村豆腐果真名不虚传
猕猴桃基地
再次走到村口
汤书记指着前面小山丘上种植的黄心猕猴桃
继续向我们介绍着村里脱贫攻坚的巨大变化
猕猴桃种植地与汤氏宗祠,神农宫
相对而立 遥相呼应
远远的看着汤氏宗祠
看着神农宫
看着脱贫后的三望村
300年柳杉
我想最高兴的该是村里的一位老村民——柳杉
300多年来
她见证着三望村的成立,发展,蜕变
以前的贫困小山村如今改头换面
今后她还会见证三望村更大的改变
你看
柳杉的身姿更挺拔了
枝叶更苍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