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722|回复: 0

大梦搜奇 | 蕉城一神秘卧碑,揭开清代“学生守则”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9-26 16: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钟荣富


大梦搜奇 | 蕉城一神秘卧碑,揭开清代“学生守则”-1.jpg

宁德县学宫明伦堂




今天,不论是在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学校都会制定各种《学生守则》,以供学生遵守。然而早在300多年前的清初,清政府就制定了《御制晓示生员》,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学生守则”。宁德市蕉城区博物馆展厅收藏一通,“礼部题奉钦依刊立卧碑晓示生员碑”,让我们有机会一睹当时的“学生守则”内容,它与今天的“学生守则”到底有多大的不同,它又是怎样约束学生的呢?

“守则”全文如下:

礼部题奉钦依刊立卧碑晓示生员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需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做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生员当爱心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顺治玖年贰月初玖日

文林郎知宁德县事宛丘钱巍业

迪功郎王法祖

儒学教谕何方升

训导林岳

康熙叁拾年辛未岁仲秋 吉旦仝立


大梦搜奇 | 蕉城一神秘卧碑,揭开清代“学生守则”-2.jpg

礼部题奉钦依刊立卧碑晓示生员碑




该碑原立宁德文庙(今宁德蕉城区一小),现存蕉城区博物馆展厅。花岗岩质地,长方形、卧碑。长248.5厘米,高92厘米,厚20.5厘米。正面阴刻汉字楷书,纵书40行,共450字。康熙三十年(1691)八月立。该碑是清代用于约束在学生员的教条,要求在学生员要遵守以上八条规定,相当于现在的“学生守则”。碑文条理清晰,文字通俗易懂。

清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初九日,顺治皇帝宣谕了《御制晓示生员》,通过礼部题奉的形式颁发全国。按照法定程序,先立于中央的官学国子监,然后颁行全国刊刻,立于各府、州、县学内。刊刻内容全国统一,相当于教育部出台统一的“学生守则”,供全国各地学校使用。“守则”规定的内容主要是教育生员要:“立志当学,为官忠清多做利国爱民之事”;做人要“居心忠厚正直,心善德全”等。顺治皇帝宣谕并刊刻“晓示生员碑”的根本目的是“养成贤才,以供朝庭之用,上报国恩,下立人品”。 可见,清王朝建立之初,清政府就非常尊崇孔子、重视儒家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

蕉城区博物馆收藏的这通碑刻,其一大显著特征是卧碑,所谓卧碑就是横着立碑,这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其他碑刻,基本上都是竖着立明显不一样。在蕉城区范围内,经初步统计已知清代以前的碑刻99%都是竖着立。该碑为何是横卧安放呢?这是因为礼部规定要求全国各级学府都要以卧碑的形制钦依刊立,规定了必须以卧碑的形式立碑。其二,如有生员违反“守则”规定,则要跪在碑前一遍又一遍诵读碑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以请求宽恕。既然是跪在碑前诵读碑文自新,采用竖碑的形制,显然是不适合的。

该碑还有一大显著的特征是采用了分段落的书写格式。在清代以前,古人写文章基本上没有分段落,也没有使用标点符号,通篇文章密密麻麻,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在古代因为断句标点经常闹出不少的笑话。该碑的正文部分开列了8条教条,在每条教条的前面,用“—”横进行分段,这是一种分段符号,基本上接近今天写文章的分段落。这与其他碑刻有着明显的区别。

该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使我们认识和了解到清代国学教育的相关规定,对于今日之教育还有着历史的启迪。碑文中的有些条款规定与现代法治社会相比,显然是消极落后的。比如:“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又如:“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等。这些规定看似严厉,但在清代早期是有利于社会安定稳定,对治理国家是有益处的。然而,碑中有许多内容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现代教育者汲取。比如:要求生员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读书明理、利国爱民、忠厚正直、力戒邪刻、上报国恩,下立人品等。这些规定其实都是古代教育重视道德为先的体现,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来训导臣民的一种手段,也是治国理政的一种手段。放至今日,依然闪耀着德性的光辉,足以为后人所仿效,这与今天国家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相通之处。

来源:大梦蕉城

ND19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