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肖方洪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市红十字会提供)
台海网5月1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4月30日,接受了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刚过而立之年的肖方洪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宁德市第9例、市直单位首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随后,他捐献这袋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被火速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一个素昧平生的生命将得以延续。
十年等待终成真
除了献血、献血小板,公民还有一种更“神秘”的救人方式——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这种方式只需要在献血时填写一份资料,留下两份血样,然后将这份心愿埋藏心底,等待唤醒。
实现这个心愿,肖方洪等了近十年。
十年前,肖方洪还是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2010年6月22日,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他毅然留下了血样和资料,成为千千万万个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中的一员。
十年后,肖方洪已经成为一名医生,在宁德市中医院检验科工作了5年。
“我本身就是检验医学专业,对白血病的认识会多些,懂得造血干细胞捐献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肖方洪说。
爱心传递世间温暖
4月27日上午,在结束捐献前签字仪式后,肖方洪接受了第一针动员剂。
抽血、打针时他特别镇静,不仅安慰一时找不着血管的护士,甚至准备自己动手打针。比起普通的志愿者,作为同行的他更多的是“参与其中”,见缝插针地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每个环节,和省肿瘤医院的医护同仁探讨当下的医学进展。见此场景,陪同前来的市红十字会副秘书长朱珠鼓励道,“好好学习,等你回宁德,你就是宁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宣传委员啦。”
“我献过血小板,也见过造血干细胞捐献,还亲历并见证了好友实现了器官捐献,更懂得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因为有医学背景,捐献前,肖方洪显得很平静。
“大家都让我好好注意身体。”肖方洪表示,自己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还是比较了解的,捐献后休息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对身体没什么影响,比起这些自身情况,他更担心的是对方患者的情况。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本安排在2月份的捐献计划被打乱了。
“能和患者配型成功真是莫大的缘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的这一袋造血干细胞能早点注入患者体内,让他早日恢复健康。”在他的科普和带动下,妻子肖春霞也加入了宁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
据悉,目前,宁德市已有近2000人加入中华骨髓库。2019年,一群崇尚科学、尊重生命、致力科普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红十字志愿者组成了宁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希望更多人了解我们,支持我们,加入我们。”宁德市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队长陆盛校说。 (闽东日报记者 陈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