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720|回复: 0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6-3 17: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以为比亚迪刀片电池顶级安全已经盖棺定论,没想到最近又火了起来,质疑声还偏偏来自于国内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一场「钢针大战」一触即发。
一句话导致的燎原之势

为了还原事件原貌,我们有必要把时间推到两周前。

在宁德时代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到锂电池安全问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语惊四座: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随后,一位名为“小鱼锂电”的微博博主购买了宁德时代811三元电池,根据GB/T 31485标准测试发现电池起火。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1.jpg

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对“针刺测试”的测试要求为「应不爆炸、不起火」。

本来这件事和曾总的观点并不直接冲突,但很可能是戳到了宁德时代的心头肉——赚钱小能手811电池,宁德时代立刻在5月22日、5月23日接连发布两则实验视频,回应自己早已掌握三元锂电池通过针刺测试的技术

这就惊到众人了,要知道在比亚迪此前公布的对比视频中,三元锂电池可是被「狠狠摩擦」的,因为发生爆燃,很快就在针刺测试中败下阵来。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2.jpg

针刺测试显示,测试的三元锂电池爆燃;磷酸铁锂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400℃;比亚迪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60℃。

笔者满怀期待地打开了宁德时代发布的测试视频,可宁德时代的解决办法竟然是给锂电池安装一个坚硬的壳体。

OMG!这真的好么?

在这件事上,笔者并没有任何立场偏向。宁德时代作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重要力量,笔者对其是有好感的,因此虽尴尬,但还是逼迫脑袋飞速转动,就想找个台阶下。

莫非,宁德时代是在致敬钢铁侠?
针刺测试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理性劝诫我,这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偷换概念。

专业解释上,针刺测试主要是用于评估锂离子电池由于锂沉积、制造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内短路,或针状物刺穿锂离子电池的情形。

宁德时代显然抓住了其中一点:针状物刺穿锂离子电池的情形

但问题在于,此测试的核心目的是检测内短路引起的热失控,宁德时代抓小放大,显然在偷换概念,偏离重点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展开聊一下。比如锂沉积问题就和针刺测试相关,锂沉积问题其实说的是锂枝晶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不断生长,最终会穿透隔膜,引起正负极短路。针刺测试可以用来模拟这种现象,在针刺实验中,隔膜易破裂,电池的正负极会大面积接触而造成短路。

引起内短路的原因总结如下,可以看到有不少和针刺测试相关,显然坚硬的壳体不可以防止内短路。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3.jpg

其实宁德时代把他们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也不会有什么争议,但其官博配文称:「是什么阻碍宁德时代做针刺测试?是技术?是体质?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

看到这,我就得强烈建议换运营了。为了保证传播度,在枯燥的技术领域用劲爆的词汇吸引大家关注无可厚非,但还是得分场合。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4.jpg

仓促解释,反而自乱阵脚

在被群击后,宁德时代的第二个针刺视频显得有些仓促了。虽然这次是脱离保护壳,但模糊的视频根本看不清电池单体的准确情况。犹抱琵琶半遮面似地草草得出结论——整个过程电池没有质量损失,电解液无泄漏,安全阀未打开,电池未起火。

我们只能转而抓取关键的辅助证据——测试视频提到两个样品的初始电压均为4.15V,针刺后分别下降了0.48V和0.08V。

而这也成为了大家的讨论重点之一。

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李云飞认为,只有先引发短路才有讨论的意义。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5.jpg

宁德时代某工程师则回复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电压降也很低,不也没短路吗?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6.jpg

哇!这个瓜就很大了。

首先得说明下,短路状态下,电压降会很大,所以如果「David工科男」说得没错,那比亚迪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我们有必要回到几个月前,从比亚迪的测试视频中看看实际情况。

下面这张图是锂电池的电压变化曲线,可以看到电压(红色线)发生了明显下降。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7.jpg

短路后,发生了起火。

下图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压变化曲线,电压(红色线)发生了明显下降。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8.jpg

短路后,无名火,但有烟。

下图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电压变化曲线,电压(红色线)也发生了明显下降。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9.jpg

所以,我们确实可以得出宁德时代第二个视频展示的测试是失败的。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些小知识,其实针刺测试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被推广,除了考核难度很高外,还与这项测试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关。

针对电池而言,测试温度、活化时间、注液量、电压波动性、电池容量是关键影响因素;针对测试设备而言,针刺速度、针刺位置、针尺寸也不可小觑。

我们以《锂离子电池针刺实验影响因素的研究》这篇论文为例子,可以看到表现确实存在差异,甚至可能存在合格和不合格的差异。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10.jpg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11.jpg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12.jpg

总而言之,上面这些换成大家能理解的语言就是:

1)这个测试本身就存在测试失败的风险;

2)这个测试大家不做,是因为做了也很难找到引发原因/解决办法。

钢针大战除了热闹还有什么

至此,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场钢针大战尘埃落定,吃瓜群众可以逐一散场。

但要说你以后绝不买电动汽车?或者就因为这件事对宁德时代嗤之以鼻,碰见他们家的电池就绕路走?实际情况好像是该吃瓜时候的吃瓜,到了买车时身体又挺诚实,毕竟高能量密度摆在那里。

其实宁德时代真没必要选择硬刚,刀片电池本身就有先天和后天优势,除了磷酸铁锂电池加持,「直列式排布结构+高温绝缘陶瓷防护+隔烟通道」也起到很强的防护作用。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13.jpg

拿直列式排布结构来说,它的优势在于正负极在两端,正负极间隙较大,避免遭遇针刺时,隔膜无法延伸,钢针作为导体接通正负极发生短路的问题。

诚然,811三元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宁德时代的阿克琉斯之踵,这种电池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针刺实验过程中瞬间释放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电池内部短路,高能量密度引发爆燃的机率就提高了;而且镍比例越高,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就越差,所以这种电池的针刺测试通过难度是很高的。

但电池安全问题不是一个单项测试就能说明,而且通过制造工艺、材质工艺的控制(减少毛刺、杂质),电池内短路发生概率会降低。

除此外,811电池包的电芯上部增加了重量高达2.5kg的阻燃层设计,阻燃层可以减缓由电芯向电池外部燃烧的速度,增加乘员逃生时间。

一根钢针引发的大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有理?-14.jpg

811三元电池是正极材料中镍钴铝或镍钴锰按8:1:1比例进行搭配的三元锂电池,因为触及了赚钱小能手,宁德时代必须得反击,但越反击越尴尬,越洗越黑。

至于有些人提到的,是宁德时代主导强制性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针刺试验取消,就有些阴谋论了。

毕竟国际上IEC 62660-2,IEC 62660 3 等标准,均未采用针刺试验来评价电池安全性是客观存在,而且一个标准的制定是多方集团、市场发展等多方原因得来的,我们只能说宁德时代从中得利了。
雅斯顿小结

汽车领域已经好一阵子没有针对某一项技术性领域展开广泛辩论了,本就小众的新能源领域更是很难引起全民关注。说来也巧,上一次是帕萨特25%小偏置碰撞成绩稀碎上了热搜,这一次则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就「针刺试验」开撕,都是「小概率」安全问题。

但小概率≠不会发生,而且往往一旦发生后果极为严重,作为核心诉求,它理应引起重视。要我说,宁德时代正视这个问题就好了嘛,三元锂电池很难攻克此问题是客观情况,作为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商,试图对专业测试混淆视听,这才是最打脸的。

但也希望大家不要带有阴谋论的眼光来看本次事件,如果真是,那宁德时代当时应该是偷着乐,而不是硬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